首页 朱氏名人 朱氏古今 朱氏族谱 朱氏文化 网站论坛
当前位置: 首页>>朱氏文化>>正文
 
 
 
 
 
新安朱氏源流名裔考

2006-11-30 8:53:24

 来源:朱氏家族

作者:

阅读:次  【字体:

徽州地域, “春秋时属于吴;秦置黟、歙二县,属鄣郡;晋太康元年(280)改新安郡,唐武德四年(621)
复制歙州”①。古之新安山水之美甲南邦,交通不便,是隐居避乱的好地方。史载:古徽州以程、汪姓最古,其他各姓族也繁盛,但多半属景侯之乱、宋朝南渡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来此的。

  千百其民而有千百其姓,故谱牒之学不可不考。新安朱氏之族,源远流长,枝繁叶茂,斑斑可考。 “徽州益尚文雅,宋名臣辈出,多为御史谏官者。自朱子而后,为士者多明义理,称为东南邹鲁”②。研究新安朱氏源流和名裔,对发展徽州文化,促进新安经济发展确有深远影响。

新安朱氏由来

  朱姓裔出轩辕,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,食采于曹;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,周武王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;至四十四世,仪父仕齐桓公有功,被进爵为子,始平王为邾国之君;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,朱茅荑鸿被楚所并,子孙避乱于沛国去口单以朱为姓;至唐末朱涔,计为一百零四世,今传至我辈为一百四十六世。据我家祖传嘉靖乙卯年(1555)第三次重修刻版《朱氏统宗世谱》③和光绪元年(巫875)手抄《清传祖籍》载:我祖朱涔,字山陵,号师古,为守滔之长子、光迪之孙、敬则之玄孙。涔公于唐大和庚戌年(830)登第,唐文宗时为殿中丞。涔公持己庄严,莅官清慎,世居姑苏洗马桥。宗谱有像赞:涔公“游心礼乐,脱累尘埃,蹑云梯而探月窟,推日毂而上天阶,功名驰于四海,爵位近于三台,是诚朝中之伟器,天下之奇才也”。涔公生四子:珲、驯、瑰(应为异体字镶)、重,唐乾符五年(878)因黄巢兵乱避地歙州篁墩,立为新安“朱氏始祖”。据明以后谱载,涔公卒后葬于歙州篁墩。

  史载:涔公之墓,明万历四十年(1612),歙人太学赵滂至篁墩省其祖武城公墓,经询故老得知朱氏祖冢三
穴,遂与胡祖诒、潘充升清其税业,禀明知县刘伸立石碑题曰:“朱夫子祖墓。”清康熙四十年(1708),歙人吴廷彦会文于篁墩方氏家,课余散步访先贤遗迹,见朱子祖墓古碑半被土埋,侧然心动,遂邀二十余人,设坛立祭,后查明此三穴分别为朱涔和其子朱珲之妻余、陈二氏墓。后朱氏子孙朱嘉惠会同歙邑朱氏族子孙大修旧冢,县宰邵凤起和五经博士朱坤为碑志,其后知事蒋振先亦捐俸保归税业于紫阳书院,并重立碑题: “徽国文公朱夫子新安一世祖师古公墓。”④后婺源朱熹十七世嫡孙朱澄及十八世孙朱廷器先后致函吴廷彦致谢,现
石碑仍存篁墩,被一家姓程的村民用于砌墙占有。

  朱询,系涔公长子朱珲五世孙,字性之,号首村,同光癸未(923)年登第,授从事郎,赠朝议大夫。询见朱氏由姑苏迁来新安后“世远族大,迁居不一,一源万派,一千千枝,云仍繁衍,有不相识如途人者,使不叙其迹叶而谱之,则世之下,昭穆何由辩哉”,故于宋开宝七年(924)首作了新安 《朱氏统宗世谱》,后此谱
又经朱珲七世朱承护(1020 年)、十四世朱伯云(1174 年)和二十八世朱世恩(1555年)先后三次重修。

  据朱询首作《朱氏流源族谱序》载:涔公生四子的排行为()左“王”右“革”、驯、瑰、重、“()左“王”右“革”因讨贼道经于歙之篁 墩,爱其山水之胜遂家焉。驯居朱衣巷,瑰于天佑中以陶雅之命,领兵三千镇婺源 因家焉,重居于彼斯,朱氏 世系昭昭可考也”。至此,宗谱对涔公之子兄弟四人、排行、迁居去向已载得很清楚了。即长子朱珲先居篁墩,后迁休宁隔山隐居;次子朱驯由篁墩迁往金陵句容朱衣巷,朱重年幼随季子朱瑰支婺源,后四子朱重又迁居婺源香田。据清雍正和乾隆年间白鹿堂《朱氏宗谱》载:涔公四子的排行为:古训(玉)、古僚(瑰)、古祝(重)、古枯(珲)。按此推算,天佑三年(906)朱瑰奉陶雅之命带兵去婺源时,朱珲正值81岁高龄,那么大于81岁的二兄朱瑰不可能再领兵三千戍之婺源,职为制置,巡辖婺源、浮梁、德兴、祁门四县。据此分析,朱涔的四子排行应为:珲、驯、瑰、重。

  朱珲,字鼎臣、号篁墩主人,又号隔山居士。生于唐宝历二年(826)二月十八日子时,大中二年(848),登进士第,初授修职郎;僖宗乾符三年(876),敕牒马步军总管;广明元年(880),敕马步都总管兼宣歙讨击使,破黄巢克复歙池十五州;光启三年(887),制为勇卫将军江南招讨军容使;龙纪元年(889),除江南观察使;大顺元年(890),除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,景福元年(892),制封银青光禄大夫大宪御史,爵授歙州开国亭英侯,食邑五千户;光化三年(900),由篁墩隐居休宁隔山;乾化元年(911)九月八日子时卒,享年86岁,葬休宁隔山园。其墓地理位置及图形我家世藏《朱氏统宗世谱》均有详细记载。

新安朱氏迁徙

  朱氏来新安后迁居非常复杂,珲公的子孙前期基本上散居在新安,其五子即春、满、园、林、秀的迁居情况:春公由歙之篁墩迁居休宁首村;满公迁居浮北城门都朱家营,今明溪诸派之祖,满娶吴氏生二子,次子文豪过继给秀公为嗣;园公先迁居霓湖后迁居双溪;林公迁居休宁回溪;秀公又名青公,白幼随父征讨,勇略过人,袭封英亭侯,先居休宁忠孝乡,后因征讨道经江西鄱阳湖浮北梡濑滩,喜其形胜为家,故为江西浮梁七溪朱氏始祖,娶吴氏生三子,文强、文辅、文盛,原先过继的文豪为长子。文豪官至吏部尚书,其子荣公和孙承裕均为紫金光禄大夫,传至22世浩公时为丞相,浩公之子智杰在川西为官衣锦还乡时途中遇盗受害,智杰公之次子与季子逃往安徽怀宁芦子山一带为家,现朱姓已成为那里的旺族。秀公第四子文盛居休宁忠孝乡,次子文强之子名佩为南唐翰林侍讲学士,佩有六子,长子承庠又生七子,次子敬柔
居浮梁流溪,传至20世时,由流溪迁居祁门朱溪为21世。朱涔子孙不仅遍及新安,同时也有不少后裔因
异地为官或经商或其他原因迁出新安的,以朱珲之长子春公子孙迁居为例,自朱氏来新安后,七世孙朱承应三
子(惟谥、惟谨、惟谦)和朱承奉三子(惟斡、惟吉、惟聪)皆因异地为官迁居东阳、严州、衢州等地,朱承
护七子其中有五子(惟仅、惟慎、惟香、惟裳、惟和)分别在建康、处州、衢州等地为官,后子孙世居彼地的。

  据考:从朱璋七世至十一世,仅春公一派就已有17人迁出新安散居在华东一带。宋平治至熙宁(1064—
1077)年间,当朱春派传至11世时,朱珲七世孙朱承护留居在首村的二子惟诏、惟诠,历经三代后已发展到
12人,这是首村著名的春派12支,即五尚、七皓、八珎、彦思、彦才、彦孚、彦隆、彦俊、彦舟、彦享、
彦粹、彦辅。明嘉靖乙卯年《朱氏统宗世谱》下集,基本上是按上述十二支纲目编载的。新安朱氏各派历代迁居的时间、地点、原因诸说不一,极为复杂,加上年代已久,很难讲清楚。有从祖居地一人迁居彼地,有从祖居地同时多人迁居彼地,有从祖居地全部迁居彼地,还有从祖居地迁居彼地后,子孙又从彼地迁居另地等等。
朱涔子孙不仅遍及新安,并遍及全国与海外,天禧四年(1020)珲之长子朱春之七世孙朱承护在首修新安《本宗族谱序》载: “世远早期谱牒失传,对朱涔四子各派后代出名子孙尚诸说不一,有的表示疑议,有的甚至张冠李戴。

  朱熹,属涔公季子朱瑰的九世孙。瑰字舜臣,居歙之篁墩,唐天枯中,公以刺史陶雅之命,领兵三千戍婺源,民赖以安,因家焉,仕置制茶院,夫人杜氏同墓葬婺源三都连桐丑山。生三子。其图表如下
朱熹曾祖父绚公,字义
┌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人名/世次│ 1 2 3 4 5 6 7 8 9 │
├───┼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│ │ │ │迪 孚 │
│ │ │廷一 │‘惟甫—│振—绚—森—松—熹 │
│ │ │ │ │郢 经 │
│ 涔│瑰│廷隽一昭│ │ 发 │
│(始祖)│ │ 元 │ │ │
│ │ │ │ │ 学 │
│ │ │ │ │纶 │
│ │ │廷滔 │‘准则一│适 │
│ │ │ │ │景 │
│ │ │ │ │雍 │
└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  族盛,散居江淮闽广、吴越、金陵者不可枚举。”目前,据有关资料报告,单韩国和台湾两地朱涔的后裔就有近30万人。

新安朱氏名裔

  千百年来由于新安朱氏夫郎,王桥府君,娶汪氏,葬婺源一都紫荆花坞;其祖父森,字良材,赠承事郎,生神宗乙卯年(1075),葬福建政和县感化里四都桂林坊护国寺傍,土名索谷,娶程氏,葬建阳兴化浆溪铁炉岭。朱熹父松,字乔年,号韦斋,同上舍出身,仕承议郎、守尚书、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累,赠通议大夫,追封粤国献靖公,生绍圣四年(直097)闰二月,殁绍兴癸亥年(1143)三月,葬崇安县上梅里中峰寺傍,娶祝氏,
葬建阳崇泰里,土名寒泉坞。

  嘉靖乙卯年《朱氏统宗世谱》载: “熹,字仲晦,先字元晦,号晦庵又晦翁又逐叟。建炎庚戍年1130)九月十五日,生于延平龙溪郑氏寓舍,绍兴十八年(1148)登进士第,绍兴二十一年(1151),任泉州同安主簿;隆兴元年(1163)除武学博士;乾道二年(1166)枢密院编修;淳熙八年(1181),提举江西常平茶盐、知南康府转秘书郎、江西提刑宝文阁学士,赐绯银鱼兼崇政殿说书改知漳州秘阁修撰;绍熙三年(1192)知静江广西经略;绍熙五年,焕章阁待制侍讲转知潭州湖南安抚使,赐紫章服,封婺源开国男、食邑三百户致仕;庆元六年(直200)三月九日午时卒,享年71岁。嘉定三年(1210)赠中奉大夫宝谟阁学士,又追封信国公,绍定三年(1230)改封太师徽国公谥文;至正二十二年(1362)加封齐国公。朱熹娶建阳白水草堂刘士勉之女,追封硕
人,淳熙三年(1176)十一月十三日卒,与熹同葬建阳县崇政乡加禾里九顿峰下,土名龙归后塘(注:现称黄坑大竹岚),坐西向东,前有笔架峰水口,鼓楼山水绕山环直至考亭。绍熙三年(1192年)筑室定居考亭。”熹生三子五女,即“塾、林、在”和三婿刘学古、黄干、范元裕。其中第三女和第五女夭折。朱熹三个儿子命名
全带“土”字旁,九位孙子命名全带“韦”字,二十位玄孙命名全带“水”字旁;熹后第四代(注:十三世)33位嫡孙命名全带“木”字旁,第五代43位嫡孙命名全带“火”字旁,表明朱熹子孙全以“五行”循环命名的。朱熹享年71岁,从政总共九年,立朝仅四十天,他多数时间用于读书立卷,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精神财富。新安是朱熹先祖地,熹在世时,自称“新安朱熹”。绍兴二十年春(1150年)朱熹21岁时,返婺源故里祭扫祖墓,淳熙三年二月(1176年)朱熹47岁时,又返婺源省先人墓,并写了《归新安祭墓文》、《藏书阁记》和《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》。

  据新安《罗氏宗谱》载:南宋乾道三年(1167年),朱熹在杭州与新安呈坎村罗愿(南宋理学名家)相遇,两人叙谈深夜,朱熹又欣然为罗愿应写了《罗氏宗谱序》,并著名“同里朱熹”。朱熹一再承认古徽州的新安郡婺源县是他的祖籍。解放后虽然婺源县划给江西,但他的根子在新安。我家祖传明嘉靖乙卯年第三次重修的《朱氏皖宗世谱》下集,用了很大篇幅记载了朱熹家族情况。

  朱熹刻有印章“紫阳书院”,其遗址今尚在,并名扬天下,他创立的徽学即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朱子学是中国文化的理论渊源和基础。

  据嘉靖乙卯《朱氏统宗世谱》载:朱升,又名巽,字允升,幼名社枯,号枫林又号隆隐,属珲公第四子朱林的第十八世孙,生于大德已亥年(1299)十月初九,殁于洪武庚戌年(1370)十二月十二日,享年72岁,赘石门陈氏,生一子二女,长适本里陈阳祖同居三十载,外甥笃子孙转今,世亲次适吴氏。明史稿朱升传载: “朱升字允升,休宁人。少师同里陈栎,复往学于九江黄泽。归,读书紫阳祠中。举元乡荐,为池州学正,讲授有法,学者云集。会蕲、黄盗起,退隐石/飞。太祖下徽州,以邓愈荐,召问时务,升对曰: ‘高筑墙、广

本新闻共2页,当前在第1页  1  2  

发送给好友】【添加到收藏夹】【打印本页】【点击关闭

上一篇:邾的起源历史考证[零碎篇]
下一篇: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

相关:






声明:本站图文资料信息来源网络搜集整理和朱氏兄弟提供!版权所有,未经本站许可,不得转载;经转载请注明来源:朱氏宗亲网(www.ZhuWeb.cn)。

 

  
 ※最新推荐

关于朱姓来源,历史,文化
朱姓迁徙史
朱镕基传奇身世:乱世孤儿 是朱元
尚武--朱姓的宗族传统
2006年最新100大姓氏朱姓位居十四
中华民共和国元帅-朱德
文公--朱熹
明太祖--朱元璋
明成祖--朱棣
唐朝大臣--朱敬则

 
 
 
 

版权所有 ©朱氏宗亲网  站长:朱亲飞 QQ:57486839  Email: admin#zhuweb.cn(#换成@)

粤ICP备16067500号-3 朱氏宗亲QQ群:5489951

Copyright © 2006 - 2018 Www.ZhuWeb.Cn,All Rights Reserved